莫让服务群众流于形式

  原本是服务群众的分内事,有的党员干部对录入数据不严格校对、把关,导致群众无法参加医保;有的党员干部拍着胸脯表态,却不落实,甚至留给群众的电话都打不通……近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相继曝光一批“服务群众流于形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旨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莫要流于形式,要上心。

  让我们先从案例看看这些在服务群众中的“形式主义”带来的危害。2015年底,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赐壁村党委委员赵基程在经办黄湖镇赐壁村农医保参保手续过程中,未对所录入数据严格审核把关,导致村民杨某免缴资格未得到及时确认而无法参加2016年度农村医疗保险,就医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

  无独有偶。2015年11月,浙江省玉环市龙溪镇小密溪村原代办员吴葱平收取该村郑某一家的农村医疗保险费用后,在整理参保人员名单时,因校对不认真,没有将郑某录入参保人员名单中,导致郑某就医的医药费用因漏保而无法报销。

  在另一宗通报中,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财政分局工作员曾家根在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帮扶流于形式,其留给帮扶群众的电话号码经常打不通;他还在帮扶工作中乱表态,多次承诺给群众协调鸡苗问题,最终未能落实,又未对群众进行有效的疏导解释,导致群众对帮扶干部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四风”,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焕然一新,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已大为改观,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有的党员干部面对群众态度热情,表态高调,但办事敷衍了事,不愿担责;有的大张旗鼓搞“面子工程”,送床棉被,递个红包,拍照走人;有的调研走马观花,事先踩好点热热闹闹走过场,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人到心不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有的为完成任务走访,却生怕跟群众扯上关系,担心“甩不掉”,故意不留联系方式……说到底,还是他们心中没有装着人民群众,宗旨意识退化、服务意识淡化,只求表面光鲜,漠视群众疾苦。

  党员干部理应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办实事、解难题中。这些案例折射出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不勤不实、流于形式的问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群众都可能放在心里。服务群众一旦流于形式,不仅会直接导致群众利益受损,还会让群众的热情和信任在这种“不上心”的形式主义中慢慢消耗殆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通报此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持续释放了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更不能流于形式。基层群众服务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更上心、更认真,能换位思考,能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让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