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说一万句好话 不如办一件实事

  今年春晚小品《提意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个细节:员工请领导解决宿舍供暖问题,却在领导热情的虚与委蛇中,几个月都没有得到解决,将“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刻画得入木三分。现实中,类似的情景并不罕见。面对群众的诉求,某些领导干部往往勤于“解释”却怠于“解决”,使得问题在“你先听我说”中被拖延、矛盾在“确实没办法”中被放大,不仅寒了群众的心,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罗志华(湖北天门 公务员): 为群众办事或畏难,或庸懒,或怕麻烦,或担心捅篓子,缺乏起码的担当;把困难想在前面,把解释挂在嘴边,光拍胸脯和耍嘴皮子,就是不撸袖子干;把办不成事归咎于客观条件限制,自己反倒心安理得。这比明摆着不作为更可恨,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经过伪装,更具有欺骗性,让群众既办不成事,又抓不住把柄。

  行动重于语言,解决重于解释。两者的次序不能颠倒,关系不应搞混。有担当的党员干部,解决问题时不找借口也不畏困难,就算不具备条件也要努力创造条件。不喧宾夺主,不以言代行,说到就要做到,行动上见真章。

  何勇(山东临沂 自由撰稿人):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反映,这既是对他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希望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光说不练、耍嘴皮子,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我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要让各级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重视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想着怎样解释;最关键是要强化问责机制,倒逼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积极履行职责。

  雁君(四川成都 媒体人):“解释”与“解决”并不存在对立关系。民众有困难和要求,先进行耐心解释,再想办法解决,本是正常的施政之道和服务之道。但现实中,一些官员或部门,面对民众的诉求,只顾着“解释”而不求“解决”,说到底其实还是变相的推诿卸责和不作为。

  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民众评价一名官员、一个部门的“好坏”,并不是看其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说得再多、再好听,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终究只是话语泡沫,是于事无补的空谈。特别在当前“转作风抓落实”的大背景下,更要警惕一些基层服务部门或官员拿好听的话来搪塞和回避问题的做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首先就应该破除以“解释”代替“解决”的形式主义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