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样子不是摆出来的

  党员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和老友相谈,一个提问却引发了他的回忆:小时候,村里来干部了,孩子们都爱围着,羡慕他们上衣口袋里的钢笔,学他们谦虚有礼的样子,家家争着管饭。他们没有架子,帮着割麦,大人们有什么问题都爱问他们,走了还把钢笔留给孩子们当饭钱。

  这不为岁月所磨损的鲜活记忆背后,是一个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再三思量的问题——你在群众心里是什么样子?

  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一看就是个“官”:众人簇拥,有人开车门,有人端茶杯,有人打伞。这样的党员干部架子越大、派头越足,背后戳脊梁骨的人就越多。而那些被群众称之为“草帽干部”“泥腿干部”的党员干部,群众往往竖大拇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是什么样,群众心中自有衡量。

  然而,总有一些党员干部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忘了本,走了形,变了样。有的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下乡调研就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照着稿子念”;有的跟群众玩虚头巴脑的东西,善于在镜头前打打哈哈、做做样子,嘴上说跟群众交朋友,其实根本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有的对待群众简单粗暴,到头来还抱怨“群众工作真难做”,甚至与民争利,雁过拔毛、吃拿卡要。这些忘了本、走了形、变了样的党员干部,哪里还有点该有的样子?

  党员干部该有的样子,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德才和实绩。兰考县的梧桐、大亮山的林场、小岗村的葡萄……焦裕禄、杨善洲、沈浩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党员干部,就是因为他们有党员干部本来的样子,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为群众办了实事,最终赢得群众口碑、受到社会赞誉。

  群众看干部最主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办不办实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对照党章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在工作作风、宗旨意识、廉洁自律上找差距,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服务群众。

  做党员本来的样子,不能忘掉初心。不忘初心,还要力能行之,法宝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不蹲在菜市场,就不可能知道菜价;不去挤挤地铁,就不可能知道上班族的艰辛;不扎根农村做调研,就不知道群众需要啥。群众的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摆出来、吹出来的。要想让自己在群众心里“足斤足两”,就要俯身躬行、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这个根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了实事,让群众有了获得感,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党和国家前行的每一步,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脉相连。无论走得多远,党员干部都要随时感受一下,那颗初心还热乎吗?